【人物】阴阳学说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

【人物】阴阳学说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

发布时间: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之类。


其实阴阳学说在生活中用的非常广泛,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只看你会不会发现而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阴阳学说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吧。 (一)用于的诊断 ①诊治方面:用阴阳的属性来分析病情,如以色泽、声音、呼吸、气息来分辨阴阳,还可以脉象部位分阴 相生相克阳。 寸为阳,尺为阴,浮大洪泽为阳,沉小细涩为阴等。 ②辩证方面:阴阳是是八纲辩证的总纲。 在临床中首先要分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大到整个病证,小到一个脉证同样分类、诊断也可用阴阳来分:如疖、痛、丹毒、脓肿等多为阳证,感染性结核、肿瘤等慢性疾病,表现为苍白、平塌、不热、不痛、隐痛等症等阴证。 总之,疾病的诊断要以分辨阴阳为首务,只有掌握阴阳的属性,才能临床中正确运用。 (二)用于疾病的治疗 ()确定治疗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基本原则:①阴阳偏胜的邪气有余之实证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


升降浮沉: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多上行向外,其性升浮,升浮者为阳而具有泻下、清热、利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等功效的药物,多下行向内,其性皆沉降,沉降者为阴。


其中寒凉属阴(凉次于寒),温热属阳(温次于热)。


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栀子等。


阳胜则热,宜用寒药制其阳,即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属寒实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即寒者热之,因二者均为实证,所以称这种治疗原则为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 ②阴阳偏衰总治则: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阳盛则泻热,阴盛者湿寒,阳虚者扶阳,阴虚者补阴,使阴阳偏胜偏衰的异常现象回归于平衡的正常状态。


归纳药物主要性能:药物的性能主要依据其气(性),味和升降沉浮来决定。 而药物的气味和升降学沉,又皆可用阴阳来归纳说明,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 药性:主要指寒、热、温、凉四种,又称四气。


我们都知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很多道士、相士、中医师更是开口阴阳、闭口五行,给人深不可测的同时也不免让人怀疑阴阳学说是否都是流于表面的玄谈,没有什么实际的实用价值。


淡味或涩味,习惯上称为五味。 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上一篇:【使命】洛阳古墓博物馆直通车发车啦! 下一篇:【解读】天津武清区委深入重点台资企业调研